阿里与麦德龙再传“绯闻” 硝烟愈浓的新零售线下战场
互联网的出现,变革了诸多传统交易方式,比如购物。淘宝、京东等电商平台的出现,改变了人们固有的消费方式和理念。同时,借助互联网发展之初的助推,电商平台的获客速度以及用户数也迎来了爆发式的增长。只不过,近两年,线上流量红利逐渐消退,获客成本也在不断提高。
为了进一步丰富场景,以及拓展渠道,“新零售”出现了,虽然还有着无界零售以及智慧零售等不同的叫法,但本质上都是线上线下的融合。而在这之中,阿里巴巴和苏宁在线下扩张的速度可以说是领跑整个行业,两者之间的相互竞争,也让线下市场硝烟味越来越浓重。
(图片来自天猫官网)
其中,阿里除了盒马之外,还在线下开设有天猫小店,销售进口商品、淘品牌商品等。不久后,苏宁这边也开始大举开设苏宁小店,目前在全国的门店数量已经超过4000家。有意思的是,苏宁为了加码新零售业务,还清空了手里持有的阿里巴巴股票。资料显示,2015年,苏宁花费140亿买进阿里巴巴的股份,而后三年的时间里,分三次将其出售,除去成本之外,还净赚了141亿元。反观,阿里手中持有的苏宁股票,目前还处于亏本的状态。
除了自建铺路之外,收购也成为二者新零售线下赛道竞争的主要方式之一。在阿里频频出手收购线下百货商业后,苏宁这一次也出手,上来就收购37家万达百货。
苏宁的“小交易”
苏宁作为国内最早一批的零售企业,经历了互联网时代的线上转型,也经历过现在的新零售变革。在很多人的印象中,苏宁虽然在不断提升自己的互联网业务,但是给人的感觉仍旧是传统企业,无论是做事风格上还是企业内部管理上。不过,不同于阿里和京东的高调,苏宁往往有时候会给人惊喜,比如这次收购万达百货。
印象中,苏宁和万达有交集,还是在2017年的年底,在苏宁的一次战略发布会上,全球300家地产企业现身,其中就包括万达。2月12日,在苏宁易购新春团拜会上,董事长张近东正式对外宣布,苏宁易购收购万达百货有限公司下属全部37家百货门店。春节假期刚过,这个消息可以说是“震惊”了整个行业,很多人都没想到,一个会买一个会卖。
值得注意的是,该消息一出,苏宁的股价也随之上涨。截至12日当日收盘,苏宁股价上涨3.09%,报收于11.34元。有意思的是,这里还有一个小插曲。按理说,苏宁收购万达百货不是一件小事,应该发公告披露,因此,违规信披的质疑也随之四起。不过,苏宁方面随后澄清称,本次交易对价等指标均未达到深交所股票上市规则应披露的标准,并未违规。按照深交所披露规定,交易涉及的资产总额占上市公司最近一期经审计总资产的10%以上需要及时披露。
根据苏宁2017年财报数据显示,苏宁易购2017年归属净利润42.13亿元,营业收入1879.28亿元,净资产为789.58亿元,照此计算,苏宁收购万达百货的交易额未达到78.96亿元。而相关人士也透露称,此次交易涉及的金额不会超过80亿元。换句话说,对于苏宁来说,这只是一场小交易。
而在万达这边,将百货业务“甩掉”比较好理解。为了集团整体的发展,万达在近两年不断在瘦身,以为了更聚集核心业务。对于百货业务来说,即便是目前还在盈利,并且处于上升势头,但也已经淡出万达集团的核心。
另一方面,对于苏宁来说,万达“拖后腿”的百货业务可以成为自己新零售扩张路上的重要补给。其中,万达的线下门店资源、会员等都是苏宁所需要的。资料显示,此次苏宁收购的37家万达百货基本都处于一二线城市,地理位置相对优越,人流量也较大,有着超过400万人的会员数量。
此外,不同于大悦城、万达广场等,苏宁在近两年也一直在布局自己的百货业务,在江苏徐州以及镇江等地都建有大型的苏宁广场,有的更是当地的标志性建筑。而此次收购万达百货后,也将会进一步提升苏宁在线下百货业务的铺设。只是,万达百货会不会更名,目前还不得知。
阿里与麦德龙再传“绯闻”
过去的2018年,阿里一直在加码自己的新零售战队,收购饿了么更是拓展和稳固了场景服务。同时,组织架构的调整,也让阿里未来的发展路线进一步清晰。日前,有媒体爆料称,阿里巴巴集团正在与德国麦德龙公司(Metro)展开谈判,有意收购这家德国批发商旗下中国业务的一部分股权。
资料显示,麦德龙超市是一家零售批发超市集团,在麦德龙和万客隆(仅限欧洲)品牌旗下拥有多家麦德龙现购自运商场。需要注意的是,在去年下半年,腾讯、复星都被传出与麦德龙有过接触,但最后都不了了之。
和上文中的万达百货一样,麦德龙舍弃中国业务也是迫于全球业绩的压力。不同于家乐福和沃尔玛等巨头,麦德龙在进入中国市场后,并没能有进一步的发展,没能达到预期,试水便利店以及社区卖场等,都没能掀起任何波澜。
目前,双方对于市场的传闻都表示不予置评。不过,有意思的是,阿里与麦德龙此前就有过多次合作。2015年,麦德龙就入驻了天猫国际,并且双方还在商品供应链和大数据方面进行过合作。
对于阿里来说,如果真能拿下麦德龙在中国的业务,无疑将会进一步完善其新零售版图,尤其是在线下的铺设上。而作为中国互联网的巨头之一,阿里在线下疯狂的扩张早就已经开始。据不完全统计,阿里在线下零售领域的投资至少有700亿元,包括银泰、大润发以及高鑫零售等。
2016年7月份,银泰商业发布公告称,阿里巴巴持有银泰商业的32%股权,成为单一最大股东。2017年1月,阿里启动对银泰商业的私有化,交易完成后,阿里持股比例将会增至74%;
2016年11月份,杭州阿里巴巴泽泰拟通过协议受让、认购定向增发股票及可交换债等方式,以21.5亿元人民币收购三江购物32%股份;
2017年5月26日,百联集团发布公告称,阿里巴巴集团收购联华超市2.01亿股内资股,成联华超市第二大股东;
2017年9月26日,新华都发布公告称,公司控股股东新华都集团与阿里巴巴(成都)软件技术公司、杭州瀚云新领股权投资基金合伙企业(有限合伙)签订了《股份转让协议》。阿里成都、杭州瀚云将分别持有新华都3422.8万股股份,转让总价为5.48亿元;
2017年11月20日,阿里巴巴与欧尚零售以及润泰集团宣布达成新零售战略合作。其中,阿里投入约224亿港元,直接和间接持有高鑫零售36.16%的股份,成为其第二大股东。
在阿里看来,麦德龙在中国的仓储、供应链以及线下门店等,是其最重要的资产,不仅可以节省自己线下铺路的时间,更是能提升全产业链的能力。只是,现在的交易仍处于不确定当中。
越来越“重”的新零售
无论是阿里还是苏宁,在保持原有线上业务稳定发展的同时,重推线下已经成为这几年毫不动摇的战略。在瞬息万变的时代,对于企业来说,除了要朝着正确的方向前进之外,速度也十分重要。为此,收购便成为最常规的手段,花钱买品牌、买市场、买用户。
从新零售的概念被提出,到现在如火如荼的发展,会发现阿里苏宁这些企业正在变得越来越“重”,除了收购吃下其它公司之外,自己还在尝试着线下业务的建设和推广。其中,盒马更是被认为最具代表性的新零售产物。根据盒马官方公布的数据显示,截至2018年7月31日,盒马已服务超过1000万消费者。其中,盒马1.5年以上门店单店日均销售额超过80万元,单店坪效超过5万元,线上销售占比超过60%。2018年11月30日,盒马门店数量达到100家。
而苏宁在线下也是疯狂开店,苏宁方面相关人员此前曾告诉TechWeb,目前苏宁小店在全国的门店数量已经超过4000家。2019年,北京苏宁小店计划再开500家,存量目标1000家。但是,惊人的开店速度之外,却是巨额的亏损。根据去年10月份苏宁发布的公告显示,亏损中的苏宁小店将从上市公司剥离,以减轻公司的业绩压力。数据显示,截止2018年7月31日,苏宁小店净资产为-3.1亿元,2018年前7个月净亏损达2.96亿元。
反观,盒马这边,虽然线下影响力已经达到,但是没有线下“经验”的阿里在面对亏损之外,还要面对各种安全以及品控问题。此前,网上就曾曝光过“绑蟹腿事件”、“招聘门”以及“标签门”等。
可以预见的是,在线上流量红利逐渐消失的今天,阿里、京东以及苏宁等传统电商巨头在线下的大举扩张还将继续。但是,扩张的背后,如何吸纳收购的业务,统筹好线下店面的管理,以及合理控制前期的亏损等,都将成为新零售转型过程中的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