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税店迎来洗牌转型期:火爆时涌现开店潮 如今瘦身退市
落寞的保税店
“关门了?!”站在武汉东湖综保区保税展示交易中心常青店门前,武汉市民殷女士颇有些感慨:“2015年开业的时候非常火爆,也在这买过不少东西,没想到现在关门了。”
彼时,当保税店刚在武汉出现时,发展势头异常迅猛,曾因进口商品种类丰富,价格大大低于一般超市进口商品甚至代购商品,同时还能提供送货服务而一度受到消费者热捧。
如今,曾经人气爆棚的保税店已经不再受宠:有的店铺开始减少商品品类,有的甚至已经关店;随着购买进口商品的渠道越来越多,市民在逛店时也不再像以前一样新奇。
武汉保税店也开始迎来洗牌转型期。
早年火爆,一年8店
在武昌天紫广场的一家保税店内,以前卖生鲜、水果的区域已经变空了,不再像以前一样有许多商品可以挑选,只剩下另外半边母婴、化妆品、红酒、食品等商品区还在继续经营。
不少专程来购物的市民都感到有些意外。一位消费者表示,印象中这家店以前人气比较旺,她以前在店内购买过车厘子、龙眼等进口水果以及澳洲牛肉等冰鲜肉类,价格也比较优惠,尤其是春节前夕比网购还方便。
一般而言,保税店并不等同于免税店,和跨境电商一样,在保税店内售卖的境外商品同样需要正常征收关税。只是,由于充分利用保税港区政策价格相对较低,且按照跨境电子商务试点规定,店内的海外商品在销售之后需要缴纳的是行邮税而非货物税。
早在三四年前,保税店开始在武汉兴起,店面数量在全国位居前列。2014年12月,武汉首家保税店在东湖综保区亮相,随后各类大小保税店如雨后春笋般快速落地:2015年9月,东湖综保区保税展示交易中心在市内开了3家分店。当年 11 月,经发保税商品交易中心开业;随后的2016年1月,3万平方米的全球保税商品直销中心开业,创下武汉保税店规模之最。
保税店的开业风潮一直未停,以保税模式为主打的卖场如保税港全球商品自贸中心、佳市得跨境商超也陆续出现。不到两年时间,武汉保税店单店面积从一两千平方米到数万平方米,翻了10倍有余。
据不完全统计,武汉曾有近 20 家各类保税模式卖场店铺,如今有的已闭店,有的缩小了经营品类,有的转变了主营方向,中心城区几乎已没有新的保税店再开业。
竞争带来压力
目前我国新一轮消费升级正经历量变到质变的过程,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生存类消费占比逐渐下降,发展和改善类消费占比不断上升。其中,越来越多的进口品牌及商品受到消费者的青睐,各大商家也看准商机,加大直接进口商品比例。
在武汉,近些年消费者对进口商品的消费需求一直在提升,除了保税店越来越多,本地以及外来的一些大型连锁超市也加大了进口商品的采购力度,甚至在一些新兴的便利店里,进口商品的比例也在大幅提升。对于消费者来说,购买进口商品的渠道可谓是触手可得,越来越方便。在这种情况,保税店面临的竞争对手也越来越多。
例如,武汉大型的连锁超市往往采取同汉新欧国际货运专列合作,通过海外团队在国外原产地直采、批量进货,发挥规模化采购的优势,拉动进口商品价格下降,这不仅可以做到线上线下比价,还可以更快将网红商品引进到店。
与此同时,线上购物渠道的进口商品也越来越多,大型电商不仅优惠促销频频,还纷纷开设海外购物渠道,再加上洋码头、网易考拉等一批跨境电商网站迅速崛起,网购进口商品的渠道越来越多,价格也更加透明,行业竞争日趋激烈,这对实体购物渠道也带来了一定的冲击,使得保税店模式的优势更加微弱。
据业内人士介绍,一些电商巨头为了迅速发展海外购业务,初期的补贴力度很大,经常推出促销活动、发红包、送优惠券,以此将消费客流吸引过去,而这种价格优势是实体保税店难以拥有的。如果跟着电商一起打价格战,会缩小利润空间甚至亏本,但如果不跟着做促销活动,顾客的消费需求就会被其他渠道瓜分了。
转型方是生存之道
保税店的生意不如以前那般红火,激烈的市场竞争直接促使整个行业迎来了转型期,行业洗牌加速不可避免。
记者调查发现,总体来看,跟实体超市相比,保税店商品的价格相对较便宜,跟电商平台相比则优势并不大,但又因货品可以保真更易赢得消费者的信任。
也就是说,随着消费升级的加速,保税店仍有经营优势,但需要调整经营品类。
中国贸促会研究院国际贸易研究部主任赵萍表示,相比于网络上形形色色的代购、海淘难辨真假,保税店的商品由于已经全部办结海关、国检手续,所见即所得,更有信誉保障。
据了解,目前已有部分保税店着手转变主营品类,从以前的休闲食品、日化用品转换到皮包、服装、鞋子等品类。
据业内人士透露,休闲食品类价格已经透明化,大型商超集团化采购更有优势,但服装、箱包品类竞争不算激烈,品牌的集中化程度不高,比价也更加复杂,因此利润空间相对更大。
但另一方面,受到商圈半径的制约,保税店模式很难大范围推广,品类丰富度上也难和网络平台竞争, 而规模的限制就可能最终影响到单品竞争力。
业内人士分析称,面对越来越激烈的竞争,保税店应扭转观念,提高服务针对性,要把电子商务与社交功能进行融合。比如深耕社区群体消费、大型团购订单、特色品类经营等,降低综合运营成本,避免同质化竞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