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算技术应该成为保险“利器”

精算是保险业打赢防范化解重大金融风险攻坚战的重要技术保障,在保险经营中发挥着稳定器的作用,是保险经营专业化和监管专业化的支撑和基础。

“近年来,我国保险行业综合实力不断增强,服务能力不断提升,发展环境不断优化,逐渐成为保障国民经济发展与服务社会治理的重要抓手。但同时,保险业也存在发展粗放、野蛮生长现象,出现了功能异化、偏离保险本源、风险大量积聚等问题。这与不重视精算、不深入应用精算有一定关系。”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党委书记蒋庆哲在近日举办的保险与精算国际会议上如是表示。

未来,保险业亟须在专业化程度和人才储备上下足工夫,让精算真正成为保险产品研发及风险防控的一枚“利器”。

促保险业健康发展

作为保险专业化、持续化发展的重要基石,精算对风险的识别、分析与预测能力为保险业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提供了有力保障。

自2017年以来,所有监管政策的变化都在试图降低保险行业的整体风险。《中国精算与风险管理报告(2018)》指出,无论是我国保险偿二代监管制度体系,还是资产负债管理监管规则以及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第9号和第17号(IFRS9和IFRS17),其改革的总体方向都是在增加保险公司的可比性,提高其运营透明度和风控能力,并尝试实现与国际管理准则的接轨。更加严苛的国际化标准也让监管层对各保险机构的管理者及精算师的要求比以往更上了一个台阶。

银保监会于不久前发布《关于印发人身保险公司编报规则的通知》,通过规范保险公司对精算报告的报送内容和形式了解其内部经营状况,从而进一步强化人身保险负债监管,推动行业着眼长远、稳健经营。这也是在促进保险公司自身对资产流动性进行合理规划,防范资产负债错配风险和利差损风险。在精算师管理方面,银保监会也表示,将进一步依法加强总精算师履职情况管理。比如,对于初次申请核准总精算师任职资格的人员,需提交拟担任总精算师职务之前所在公司出具的履职情况报告。

针对现代保险业面临的发展问题,业内人士普遍认为,精算师应发挥专长,综合考虑历史数据和未来社会经济的发展趋势,通过精算技术对未来的业务、利润、现金流和资本要求进行模拟和预测,展示不同经营策略下的公司经营结果,引导公司决策者从完整经营周期的角度思考问题,促进保险公司以着眼长远、权衡收益、审慎经营的理念经营运转,使保险公司更加重视长远健康发展。

面临人才短缺现状

事实证明,随着精算技术在保险中的作用日益凸显,“精算师”这个自带光环的职业已悄然进入大众的视野,并正在成为保险战场中一支不可或缺的新生力量。

据记者了解,保险精算师需要承担的职责主要包括新保险产品开发设计、保险产品管理和财务管理等最为核心的业务。一名合格的保险精算师,不仅需要掌握保险产品开发的相关算法,还要了解保险费率厘定、责任准备金评估等知识,甚至还要研究概率学、投资分析的基础知识以及医学方面的各种问题。他们不仅仅是运用精算方法和技术解决经济问题的专业人士、评估经济活动未来财务风险的专家,更是集数学家、统计学家、经济学家和投资学家于一身的保险业高级人才。

如此看来,人才的稀缺似乎就变成了情理之中的事。银保监会数据显示,截至今年4月,全国共有精算师3872人,其中就职于保险公司的精算师人数为3282人,占比85.4%。虽然我国精算从业人员主要集中于保险业,但这只专业团队的人数并不能满足市场需求。若比照当前美国保险业每10亿美元保费20名精算师的密度,当前我国保险行业存在精算人员的缺口达5141人。

不仅如此,“我国的保险监管专业化程度也不够。原保监会系统具有精算背景的工作人员仅有29人,其中仅6人在总部从事法人机构监管,比例远低于国际上大多数保险监管机构。” 一位监管人士表示,行业对于精算重视不足等问题,导致精算师能够发挥的作用有限。

如何建设保险精算师人才储备和队伍,建立一套符合精算人才成长规律的用人机制,是行业需要思考的问题。只有让中国的精算师们在严监管的环境中以及公司内部的价值创造链条上寻找到自己的用武之地,我国保险业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科技成为支撑力量

伴随着时代进步、行业的发展,如今的精算事业已不同于以往,新科技会在保险精算领域的创新上发挥强大的支撑作用。

中国保险学会会长姚庆海认为,人工智能会从多方面对保险公司的精算工作产生重大变革。从人工智能在保险精算领域运用程度的时间估计结果来看,人工智能在保险精算运用方面已进入加速阶段。中国保险学会联合复旦大学发布的《人工智能保险行业运用路线图(2018)》预测指出,这项技术将在2025年实现50%的行业运用;在2030年,实现75%的行业应用。

姚庆海谈道,其一,精算师的工作离不开大数据,随着人工智能算法的不断改进,依靠高效的数据处理技术,人工智能可以搜索和分析海量信息和数据并进行分析处理,再经过不断学习后,其计算方法可能从利用静态模型的传统数据分析转换为对动态非线性模型的预测分析。

其二,大数法则是保险业的立业之本,但由于技术限制,传统的大数法则只能建立在抽样调查或者历史数据基础上,精准性有待提高。大数据、人工智能技术的进步,让保费定价更加精准。保险公司可以挖掘投保人的保险偏好和需求,针对性地设计产品、组合方案,为每一位消费者量身定制个性化保险产品,计算个性化保费。

其三,保险公司与其他金融行业不同,在业务经营中容易发生道德风险,且一旦发生,损失巨大。在核保理赔、反欺诈等相对标准化的业务上,人工智能都可以通过机器识别参与保险核赔,降低骗保风险,帮助保险公司规避许多不必要的成本。

除人工智能外,众安保险精算专家表示,大数据、物联网正在改变保险精算主要依靠过往数据的传统。这两项技术可使保险公司实现动态核保,实时定价。比如在寿险中,客户在核保环节提供的年龄、性别、简单病史等均是过往信息,通常相同性别及年龄的投保者会被给予相同的保费。大数据、物联网引入后,保险公司可获取客户投保前连续十天的血压、心跳、作息等信息,并借助上述数据推测客户是否属于同年、同性客户中的最优群体,进而通过精算为其提供最精准的保费价格。看似简单的变革,实际却是新科技助力传统精算的巨大突破。

关键词: 精算 利器 技术

责任编辑:yt421

相关内容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征稿启事 | 广告服务 | 百度地图 |

本网站由中国观察者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信箱:992 58 35@qq.com 媒体合作QQ:992 58 35

1999-2018 www.guanchazhe.net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