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京峰会|币看刘洋论数字货币进化,宣布KAN首发日
数字货币伴随着2017年的井喷式发展,投资价值逐渐被大众认可。支付宝,微信等支付方式的普及,越来越多国家开始接受数字货币的结算方式。与此同时,也有不好看数字货币的另一种声音,股神巴菲特甚至说“数字货币必须死”。这个行业未来走势究竟如何?5月21-22日举行的2018 FINWISE峰会上,诸多行业大咖都发表了对未来的畅想。
作为最早一批的区块链实践者,币看(BitKan)公司创始人刘洋亮相此次峰会,阐述了自己独特的“数字货币进化论”,预言纸币必将衰亡,未来的世界五百强极可能从数字货币创业公司中诞生。演讲中他还透露,币看新站点-K站,推出的平台Token-KAN将于5月25日首发,引发现场一波热议。
数字货币是大势所趋
货币从来都是伴随着技术进步、经济活动发展而演化的,从早期的实物货币、商品货币到后来的信用货币,都是优胜略汰的自然选择。刘洋推断,货币的下一个演进的形态正是完全跟纸币无关的数字货币,但这种数字货币不一定是比特币,比特币只是一个先导性的启发。
从贝壳到金银,从金银到纸币,货币的形态变化历经数千年。1971年美国切断了黄金和美元之间的联系,出现了信用货币,即计算国家GDP来发行货币的体系。刘洋表示,这个转折点同样会出现在数字货币的历史里,随着互联网发展,经济总量越来越大,货币必然会发生电子化。这种变化只是形态上发生变化,就像纸币对应黄金一样,电子化的货币跟纸币也是一一对应的。
今年4月,央行行长周小川接受财新专访时表示,作为上一代的货币,纸币技术含量低,从安全、成本等角度看,被新技术、新产品取代是大势所趋。特别是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全球范围内支付方式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数字货币发行、流通体系的建立,对于金融基础设施建设、推动经济提质增效升级,都是十分必要的。
中国央行早在2014年就开始研究数字货币,并在去年提出要尽快发行法定数字货币。事实上,世界各国政府都在积极研究数字货币,欧洲已经走在这股金融风潮的前端,包括丹麦、瑞典和挪威等国都积极推行无现金交易。但刘洋表示,未来社会使用的究竟是加密数字货币还是法定数字货币,还无法做出判断。
数字货币进化论
未来是数字货币的天下,那么数字货币行业自身又会怎样发展?
刘洋曾是无线通信技术的先行者,曾在华为担任无线深圳研发部长等职,研发孕育了中国自己的3G,4G通讯设备和技术。2012年他投身数字货币行业,作为中国最早一批区块链先行者,他目睹了数字货币行业从诞生之初逐渐进化,像极了生命从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像高级进化的过程。这样的类比给了刘洋灵感,他尝试用生物进化过程推演数字货币行业未来图景。
距今6亿年前,地球上的早期生物单细胞生物,由于DNA或形态不同,演化出了不同类型的单细胞生物。这就类似比特币出现之后,通过更改算法和模式,出现了以太坊,莱特币,瑞波币等。此后,单细胞进化时发生了变异,于是产生了新的物种,这种进化就类似比特币的分叉,出现Bitcoin Cash, SBTC等其他币种。
从寒武纪开始,单细胞生物停止了自身的进化,开始出现细胞和细胞的结合产生的多细胞生物,按照不同方向发展,出现了真菌界、植物界和动物界。刘洋认为,这种进化也会出现在数字经济行业,数字货币下一步进化方向应该是货币和货币之间,以组合方式形成的丰富多彩的数字经济。例如,现有的在智能合约和以太网上发行token都是利用币和币之间的关系,来形成新的数字金融。
公司进化论
类似的,企业发展也是一部进化史,必须经过时空的考验,优胜劣汰,进化演变而成。刘洋认为,在2008年比特币诞生之后,在数字经济领域中会诞生新的世界五百强公司,而这些公司极小可能是传统的世界五百强,很大可能是从数字货币创业公司中产生的。
1993年万维网出现之后,诞生了一系列的世界五百强,如Facebook,Twitter,阿里巴巴等,这些新的世界五百强没有一个是传统的世界五百强。刘洋说:“当行业发生巨变,过去的行业巨头很难适应新环境,往往是存活不下来的。这给我们在坐的所有人一个非常好的创业机会。”
刘洋还分享了币看的进化史,2012年创立公司,刘洋带领团队将币看打造成一款蜚声海内外的区块链及数字资产产品。从推出网站,app,添加挖矿,钱包等功能,到2017年设立香港、新加坡公司,2018年设立东京公司。顺利完成国际化运营,拥有数百万精准用户。今年更是大胆创新,添加垂直于数字货币行业及区块链领域的付费内容社区“K站”。
在此次东京峰会上,刘洋当场宣布了KAN Token于5月25日首发。KAN是币看-K站最新推出的数字货币社区平台通证,不公开募资。未来应用场景包括K站内容付费,币币兑换手续费支付等。
2018 FINWISE峰会是由日本JBA(日本区块链协会)、JCBA(日本虚拟货币从业者协会)联合主办,汇集了两千多名区块链行业的从业人士,专家学者,以及政策执行者,包括三井住友、瑞穗实业银行、东京三菱银行,日本FSA(金融监管局)官员等。